2025年全球矿业报告:着眼未来
来源:欧宝下载 发布时间:2025-09-09 01:43:09
2025全球矿业报告解读:从电动车电池到粮食安全,矿业如何支撑我们的未来?
提到矿业,很多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矿山、挖掘机的传统画面。但实际上,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行业早已深度融入现代生活——你开的电动车、用的手机电池,餐桌上的粮食,甚至医院里的CT检查,背后不能离开矿产资源的支撑。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5年全球矿业报告:着眼未来》,勾勒出全球矿业的最新图景:既面临成本高企、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也在能源转型、技术创新中孕育新机遇,更与能源、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形成紧密的“共生”格局。
2024年,全球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根据报告数据,全球排名前40的矿业公司(不含金矿企业)面临较大挑战,营收同比下降3%,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可简单理解为企业核心盈利能力指标)降幅更是达到10%。成本攀升是主要压力来源,这些非金矿企业的EBITDA利润率从2023年的24%降至22%,盈利空间被持续挤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矿企业。2024年金价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直接带动金矿企业营收增长15%;得益于经营杠杆效应(即营收增长带来利润更大幅度增长),金矿企业的EBITDA更是激增32%。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金矿企业增加的资本支出和股东分红,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掩盖了非金矿企业的业绩压力。从行业总的来看,2024年全球矿业总收入(不含交易)约6890亿美元,较2023年微增1%;EBITDA约1930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920亿美元,微增1%,整体处于调整与分化并存的阶段。
矿业的价值早已超越“挖煤挖矿”的传统认知,正通过六大核心领域传递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撑人类基本需求的关键力量。
在能源与动力领域,尽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迅速,但2024年煤炭仍占据全球总发电量的35%,依赖铀资源的核电占比也达到10%,传统能源仍在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储能设备、输电配电基础设施,不能离开锂、钴、镍、稀土等关键矿产的支撑——这些矿产正是新能源产业链的“基石”。
交通领域的变革则更为直观。过去,铂族金属大多数都用在降低内燃机汽车的排放污染,但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这一需求正在调整;与之相对,电动车电池的生产正大幅拉动锂、钴、磷酸盐、镍等矿产的需求,电池技术的迭代直接影响着这些矿产的市场走向。
食品安全背后也有矿业的“功劳”。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推进,全球粮食需求持续上升,而化肥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其中,磷矿是生产磷基化肥的核心原料,钾盐则用来制造抗旱化肥,这些化肥不仅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更是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全球主粮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支撑。
医疗领域的应用更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矿业提供的矿物资源不仅限于牙科填充物使用的金、银,钛、钴、铂族金属和镍等矿产,还大范围的使用在手术器械、植入体、假肢、牙科钻机等医疗器械的制造;而铀资源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更是MRI、CT等先进影像设备的“核心耗材”,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建设和生产领域同样离不开矿产。钢铁的生产依赖铁矿石、锰和冶金煤,水泥的制造需要石灰石、黏土和砂,这些都是道路、桥梁、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材料;从家用不锈钢厨具到大型工业设施,从飞机机身材料到国防系统部件,各类金属材料的生产都以矿产为起点,支撑着工业体系的运转。
跨领域合作还催生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践行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不少矿企开始涉足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4月,铁矿石巨头Fortescue与OCP集团在摩洛哥合资成立企业,大规模生产绿色能源;中国紫金矿业则在旗下矿山及冶炼厂区开发光伏、风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实现“矿业+新能源”的协同。在几内亚,政府、力拓集团与中铝合作的跨几内亚铁路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这条铁路不仅用于运输西芒杜铁矿,还将承担客运服务,并为马里、布基纳法索及尼日利亚北部城市打造战略运输通道,实现了“一轨多用”的综合价值。
全球矿业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资源集中度”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自然禀赋(矿产天生的分布情况)和人的因素(如融资、政策)共同导致矿产储量与产量分布不均:中国在18种矿产的产量占比超过50%,35种矿产的储量占比超10%;美国在7种矿产产量占比超50%,12种矿产储量占比超10%。部分关键矿种的集中度更为突出,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
比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矿产量占全球76%,而中国消费了全球80%的钴,同时还是精炼钴的主要生产国;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更为显著,不仅产量占全球69%,加工环节占比更是高达92%,2025年4月还针对稀土、永磁体及其他含稀土成分的产成品实施了出口限制;在核电关键原料铀的领域,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产量占全球38%,而全球约40%的铀浓缩加工由俄罗斯完成,地缘因素让这一供应链的稳定性非常关注;锰矿则集中在南非(37%)、加蓬(23%)和澳大利亚(14%),近年来频繁受到极端天气、基础设施故障等影响,导致供应中断。
为应对这一问题,各国和企业正在从政策、技术、产业布局等多重维度探索破局之道。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欧盟及其成员国以及美国等,纷纷制定关键矿产战略,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资金扶持、简化许可审批流程等方式,鼓励矿产勘探活动,推动开采产能与资源分布的多元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4年间,全球钴生产国从7个增至16个,实现翻倍增长;澳大利亚坐拥全球16%的钴储量,但其2024年的产量占比仅为1%,未来供应增长潜力巨大。此外,美国、瑞典、加拿大近年也陆续发现大型稀土矿床,有望逐步改变全世界稀土开采依赖单一地区的格局。
矿企则将重点放在加工环节的突破上,试图减少对特定地区的依赖。2024年11月,莱纳斯稀土公司在澳大利亚卡尔古利的加工厂正式投产,这座工厂不仅是澳大利亚境内的首家稀土加工厂,更是中国以外地区顶级规模的稀土加工厂;2025年,Renascor Resources公司预计将在澳大利亚建设石墨示范工厂;美国Mountain Pass公司已构建起服务永磁体产业的稀土完整价值链,Doe Run公司也在积极地推进钴镍加工厂的建设。
终端用户也在主动探索替代材料,降低对稀缺矿产的依赖。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逐步推广应用,对钴和镍的需求有望降低——在中国电动乘用车市场中,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占比从2021年的45%上升至2023年的60%,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在不锈钢生产中,一级镍(高纯度镍)约65%用来制造不锈钢,而建筑领域已开始用低镍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或超高铬不锈钢替代传统的奥氏体不锈钢;在腐蚀性化学环境中,钛合金也逐渐替代金属镍或镍基合金使用。
技术创新和资源回收则成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在必和必拓与微软的合作项目中,双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响矿石加工及回收率的生产参数进行精准调整,有效提升了埃斯康迪达矿区的铜回收率;在铀资源替代材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也提升了反应堆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对铀的需求量。资源回收领域同样成果显著,铜这类可经多次回收利用且品质不受损耗的矿产,历史回收量占需求总量的比例已能轻松达到30%;对旧尾矿的再处理也在多地展开,在南非,旧金矿尾矿的再处理不仅从中提取了可观价值,还助力旧金矿遗址的清理整治,为后续重新利用奠定基础,刚果民主共和国、南美等老牌铜矿产区的旧铜矿尾矿处理也遵循类似逻辑。
印度尼西亚的镍产业转型堪称“资源国主动布局”的典型案例。印尼的镍矿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产量占比达53%,而镍在不锈钢制造与电动车电池生产中应用广泛。为改变单纯出口低品位镍矿的模式,印尼政府自2014年起逐步推出镍矿出口限制政策,2019年更是全面禁止低品位镍矿出口,以此吸引国内外投资建设冶炼厂和加工厂。2019至2024年间,超16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与7.61亿美元国内直接投资注入印尼镍产业,当地冶炼厂数量从2016年的2家激增至2024年的60余家。这些冶炼厂最初以生产镍铁(供应不锈钢领域)为主,随后逐步拓展至镍锍等中间产品,进而精炼为电动车电池所需的一级镍。在中方技术的助力下,印尼建设的高压酸浸工厂不仅降低了资本投入,还缩短了投产周期,使其在全球镍市场中占了重要地位,尤其成为电动车产业镍资源供应的关键力量。
2024年矿业交易趋缓,整合与创新仍是主线年,全球矿业交易市场氛围趋于平淡,交易数量与规模双双下滑,能源转型矿物在交易活动中的占比也低于往年水平。不过,若剔除每年单笔大额交易(指交易额达到或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的影响,行业整体交易额呈现基本平稳的趋势,反映出市场仍保持一定活力。
矿业交易规模受标的大宗商品的价值影响显著,锂相关交易的起落就是典型例子。随市场对锂资源稀缺的担忧缓解,碳酸锂价格与相关交易规模在2024年同步回落,体现出市场供需预期的调整。
尽管整体交易趋缓,行业整合、业务聚焦与技术驱动的趋势仍在持续。在黄金与白银领域,企业通过并购追求规模效应与抗风险能力提升——金田公司以23.5亿美元竞购Gold Road Resources公司,紫金矿业分别以12亿美元和10亿美元收购哈萨克Raygorodok金矿与加纳Akyem金矿,洛阳钼业以5.8亿加元收购厄瓜多尔Cangrejos金矿;白银领域,First Majestic以9.7亿美元收购Gatos Silver,Coeur Mining以17亿美元收购SilverCrest Metals,泛美白银拟以21亿美元收购MAG Silver,这些并购活动推动贵金属领域的资源进一步集中。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比如纽蒙特以38亿美元出售6项非核心业务,巴里克矿业也在持续推进非核心资产剥离,这一趋势为别的企业收购潜力资产创造了机会。纵向整合(即企业覆盖从开采到加工的产业链环节)也在加强,力拓集团收购Arcadium Lithium后,进一步强化了对锂加工环节的掌控能力与价值获取能力。
业务多元化成为矿企应对风险的重要选择,不少企业通过拓展新矿种或新区域降低资源集中度风险。例如,皮尔巴拉矿业公司收购持有巴西Salinas锂项目的Latin Resources公司后,将其锂资源布局从澳大利亚延伸至更多地区,分散了区域风险。
技术驱动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升温,企业通过收购技术公司提升运营效率与可持续性。伟尔集团以约8亿美元收购矿业软件供应商Micromine,就希望借助软件技术推动采矿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矿业交易中的参与度也在上升,既通过稳定的投资政策与战略资源合资项目提供支持,也通过监管影响交易动态。比如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与力拓集团近期宣布将在智利开展锂资源合作,推动当地锂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同时,监管审查趋严、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及关税不确定性增加,也让跨境交易与供应链的复杂性持续上升。
展望2035年,全球矿业将在人口增长、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等七大核心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深度变革。这些趋势不仅将重塑矿业的运营模式,还将影响全球资源供应链的格局,进而关联到每个人的生活。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将持续拉动矿产需求。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人口规模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城市人口占比约达七成。即便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回收水平提升,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大宗商品需求仍将同步上升,对扩大矿产供应的需求认知将愈发深刻。
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关键矿产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实现碳中和等气候目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能、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加快,与之相关的锂、钴、镍、稀土等矿产需求将保持高位,大量新增供应有望陆续投产或进入开发阶段,推动矿业投资向这些领域倾斜。
环境影响将成为矿业发展必须应对的挑战与机遇。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干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将影响矿业运营的物流环节,推高供应成本;但同时,能源需求的增长(如空调、供暖和抽水设备的供电需求)将进一步推高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随着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持续加剧,北极航道有望实现全年通航,成为连接中欧的最快航线,加拿大、美国等北极国家加强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为当地矿业发展消除障碍,开辟新的资源开发区域。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将彻底改变矿业的生产模式。技术进步将提升采矿设备性能,在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产能。偏远矿区的无人无人驾驶设备能降低操作人员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不过,由于矿业具有资本密集、生命周期长的特点,行业大规模变革将率先在新建矿山落地实施,现有矿山则会优先在具备经济价值的特定领域引入新技术。
人力资本结构将迎来调整。大量传统体力岗位将通过技术获得优化或替代,远程作业中,数据科学家、AI技术及专业人才的加入,将与现场劳动力形成有效互补。劳动者需要转向技能要求更高的岗位,承担自动化系统的监管工作。随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办公室工作的占比将超过现场作业,对体力的依赖也会随之降低。而高科技行业的职业魅力、更完善的安全保障,加上更灵活的远程办公或坐班模式,将让采矿行业吸引更多年轻、多元的劳动力群体,改变行业的人才结构。
资金支持的来源将更加多元化。到2035年,矿业投资者的构成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既包括公共部门参与者,也涵盖私营部门参与者。尽管现有投资的人对保障充足投资依然至关重要,但未来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如今尚未涉足矿业领域的投资者,拓宽整体投资基础,为矿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政府政策与监管的协同将成为关键。为构建全球矿业可持续且繁荣的发展格局,各国政府需要在监管政策上实现精准协同。随着地理政治学风险上升,当下的资源民族主义将比供应链优化更受重视,而当前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趋势将延续至2035年,各国可能会逐步加强对关键矿产的战略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保障本国资源供应安全。
报告最终强调,无论未来十年全球局势如何演变,“协作”都将是矿业发展的常态,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如今,矿业行业的协作契机已无处不在,涵盖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及跨区域等多个层面。
矿企可以为旗下产品的下游研发与商业化提供支持,比如铂族金属生产商助力氢能项目发展,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落地应用;矿企还可与当地社区及政府携手,共同完善交通、供水、电力、教育、医疗等互利共享的基础设施,为矿山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进步。
在人才培养方面,矿企可与高校及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开展合作,鼓励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和阿尔法世代(2010-2024年出生)这些“数字原住民”加入矿业行业,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培养适应技术变革的专业人才。
面对系统性变革与资源集中度风险,行业战略决策者需要转变传统思路,跳出单一的开采业务,在相邻领域(如新能源、环保技术)挖掘价值与增长机遇,同时积极将合适的创新成果融入传统运营——无论这些创新来自科技公司、高校还是其他行业。
事实上,矿业早已不是孤立的“资源开采行业”,而是支撑全球经济转型、保障民生需求的关键产业。从电动车电池到餐桌上的粮食安全,从医院的先进影像设备到城市的高楼桥梁,矿业的未来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多方协作的推动下,矿业有望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未来十年的全球变革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